
農村電商再創佳績。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農村淘寶總訂單量接近2000萬筆,成交額接近32億元,比去年天貓雙十一增長了8倍。京東、蘇寧在農村的銷售額也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除了國內三大電商外,不少電商,比如拼多多、樂村淘等在農村的業績也非常突出。
據商務部委托映潮科技(農村電商大數據中心)開展數據分析顯示,2017年“雙十一”期間(11月1日--11月11日)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846.08億元,其中“雙十一”當天實現網絡零售額392.40億元,同比增長66.53%,在“雙十一”期間占比為46.38%。
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農村電商普遍持續受到關注。“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連續四年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一系列政策在推動農村電商加快發展,各大電商也紛紛進入農村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京東的“星火燎原”、蘇寧的“鄉村易購”、郵政的“郵掌柜”、聯想的“云農場”等。
巨頭電商在農村市場的成績,宣告著電商響應國家號召和加快農村布局的成效顯現。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農村電商利用資源優勢,帶動農村產業和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助推農村發展振興。
農村市場當下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成為各大電商企業爭搶的“藍海”,各大電商企業也不斷加快在農村的平臺和體系建設,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京東和蘇寧是國內電商市場中的典型代表。
2014年阿里巴巴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戰略,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發展到至今,阿里巴巴在近500個縣,建立了28000多個村點,農村淘寶有近1000個專屬員工、2.8萬名“村小二”、5萬個服務體系中的工作人員。2016年7月,阿里農村淘寶已升級至“3.0戰略”,村淘合伙人于10月28日正式更名為“村小二”,意圖用新模式使阿里巴巴全生態服務體系下沉到農村,為村民提供覆蓋生產和生活場景的多項服務產品。阿里巴巴將農村戰略作為三大戰略之一,承載著把農村經濟推向市場的任務。
而在今年4月,劉強東更是宣布“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每個村都有。這是繼1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計劃后的第三個線下合作項目。”業內人士分析,從整體布局來看,這是京東針對農村市場轉換了拓展思路,以實體的方式“滲透”農村市場。與此同時,合作的線下店是線上結合線下版本的創新綜合體,能夠成為京東的分銷渠道。
蘇寧也在農村市場不斷加碼。2016年,蘇寧易購投入50億元,興建了近2000家蘇寧易購直營店、1900多家蘇寧易購授權服務網點、200個線上地方特色館,打造20個“最美鄉村”樣本,將蘇寧在三四級市場的物流覆蓋率提升至87%。而今年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蘇寧易購規劃在農村市場再開1000家蘇寧易購直營店,繼續加碼農村電商戰略。
另外,商務部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已覆蓋約700個縣3萬個村,合伙人超過3萬人,京東已招募30萬名鄉村推廣員,蘇寧加速本地化進程建設服務點超過1萬家。
“互聯網產業變更的大格局,城市電商已經飽和,各大電商開始搶占農村市場,發展緩慢的農村電商也開始受到關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雖然農村的商業生態既有其復雜的一面,但其足夠的發展潛力更是亮點。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院院長洪濤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村電商從2014年開始迅猛發展,基礎設施、平臺(線上和線下)、技術不斷完善,重視對生態產品的挖掘,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這是電商在農村取得巨大成績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洪濤認為,這些年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形成了優質產品好貨下鄉的“新零售”態勢,也在不斷打通農村產品進城“直供直銷”的新鏈路。同時,電商平臺開始注重搭建線上與線下兩大平臺互動,注重生態產品、旅游資源的挖掘,在新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推動產品所在地的產業扶貧。比如,最近農業部官員公開點贊農村電商的“洛川蘋果”產業扶貧模式,并當作范例在全國推廣。
事實上,電商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早已在路上。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在今年幫助陜西華陰市苗家村賣出1.5萬斤陜西核桃,五天賣出100萬斤中牟大蒜,幫助陜西貧困村開網店賣出70萬件紅棗,為貧困地區群眾解決了銷售難、銷路不暢的困境。
作為農村淘寶的精準扶貧項目,產自新疆地區的阿克蘇蘋果僅用時12個小時,就在天貓上賣了170萬斤。另外,村淘跟天貓聯合銷售的20款農產品,“雙十一”當天完成了4.5億元的成交額,
今年“雙十一”的10小時內,山東菏澤市萬乾集村村民銷售床上四件套4000多單,價值500萬左右。而屬于山東欠發達的市區菏澤,農村相對落后,農村電商直接拉動了貧困地區的發展。
樂村淘也在“雙十一”積極發力農村市場,開展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模式,將高嶺鎮黑米、龍灣鄉百香果,還有各鄉鎮的原種豆類,地蘇鎮的編織草帽等農特產品銷售出去,在今年的11月11日到12日,樂村淘在廣西都安,實現農產品和工藝品線上線下銷售額8萬余元。
的確,電子商務促進農村產業扶貧和脫貧也取得了不少成績。數據顯示,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網絡銷售額增長勢頭良好。756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共實現網絡零售額259.60億元,在農村網絡零售額中占比達到30.68%,其中“雙十一”當天實現網絡零售額118.72億,同比增長88.21%。
與此同時,國家級貧困縣也收獲良好業績。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雙十一”期間實現網絡零售額85.26億元,在農村網絡零售額中占比為10.08%,其中“雙十一”當天實現網絡零售額42.63億,同比增長102.48%。
農村電商的發展在農村地區創造了一條新的產業鏈,其中包括產品生產、加工、倉儲、檢驗、包裝、分銷、物流等環節,完整的產業鏈對帶動就業有了更大幫助。
“目前農產品上行與工業品下鄉問題仍然沒有很好解決。農民信息化程度低、購買力有限。從全國范圍內來看農村電商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成功的模式。”
各大電商企業在縣城和鄉鎮的布局加速開展,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逐年提高、農村居民消費能力逐步提升、農村電商人員就業日漸本地化。農村電商成為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預示著農村電商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