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頻器外接輸入控制端,接受的都是開關量信號,所有端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1基本控制輸入端
如運行、停止、正轉、反轉、點動、復位等,這些端子的功能是變頻器在出廠時已經標定的,不能再更改。
變頻器運轉指令來源中最常用的3種方式
2可編程控制輸入端
由于變頻器可能接受的控制信號多達數十種,但每個拖動系統同時使用的輸入控制端子并不多。為了節省接線端子和減小體積,變頻器只提供一定數量的“可編程控制輸入端”,也稱為“多功能輸入端子”。
其具體功能雖然在出廠時也進行了設置,但并不固定,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預置。常見的可編程功能如多段速控制、加減速控制等。
03通信控制
通信控制的方式與通信給定的方式相同,在不增加線路的情況下,只需對上位機給變頻器的傳輸數據改一下,即可對變頻器進行正反轉、點動、故障復位等控制。
為了正確地建立通信,必須在變頻器內設置與通信有關的參數如站號、波特率、奇偶校驗等。
上位機與變頻器采用主從方式進行通信,上位機為主機,變頻器為從機,1個網絡中只能有1臺主機,主機通過站號區分不同的從機,從機只在收到主機的讀寫命令后才發送數據。

用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儀表重新進行編程設置。同樣一個表,對于400A/5A的線路中,只需要將儀表的CT變比"T.I"修改為80就可以了。

數顯表儀表輸入網絡的配置根據系統的CT個數決定,在2個CT的情況下,選擇三相三線兩元件方式;在3個CT的情況下,選擇三相四線三元件方式。

變頻器50Hz以上的應用情況
大家知道, 對一個特定的電機來說,其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是不變的。
如變頻器和電機額定值都是: 15kW/380V/30A, 電機可以工作在50Hz以上。
當轉速為50Hz時, 變頻器的輸出電壓為380V, 電流為30A. 這時如果增大輸出頻率到60Hz, 變頻器的最大輸出電壓電流還只能為380V/30A. 很顯然輸出功率不變. 所以我們稱之為恒功率調速。
這時的轉矩情況怎樣呢?
因為P=wT (w:角速度, T:轉矩)。 因為P不變, w增加了, 所以轉矩會相應減小。
我們還可以再換一個角度來看:
電機的定子電壓 U = E + I*R (I為電流, R為電機定子電阻, E為感應電勢)
可以看出, U、I不變時, E也不變。
而E = k*f*X, (k:常數, f: 頻率, X:磁通), 所以當f由50--60Hz時, X會相應減小;
對于電機來說, T=K*I*X, (K:常數, I:電流, X:磁通), 因此轉矩T會跟著磁通X減小而減小。
同時, 小于50Hz時, 由于I*R很小, 所以U/f=E/f不變時, 磁通(X)為常數。 轉矩T和電流成正比。這也就是為什么通常用變頻器的過流能力來描述其過載(轉矩)能力。 并稱為恒轉矩調速(額定電流不變--最大轉矩不變) 。
結論:當變頻器輸出頻率從50Hz以上增加時, 電機的輸出轉矩會減小。
看看變頻器是怎樣調節頻率控制電機轉速的?
5. 其他和輸出轉矩有關的因素
發熱和散熱能力決定變頻器的輸出電流能力,從而影響變頻器的輸出轉矩能力。
載波頻率: 一般變頻器所標的額定電流都是以規定的載波頻率, 規定的環境溫度下能保證持續輸出的數值. 降低載波頻率, 電機的電流不會受到影響。但變頻器的元器件的發熱會減小。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增加, 對散熱和絕緣性能都有影響.一般1000m以下可以不考慮。高度每增高1000米,變頻器需降容5%-10%使用。

以2012年來看,全球智能電表出貨量達1億臺,較2011年成長31.6。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估,2015年全球智能電表出貨量將達到1.63億臺,年復合平均成長率達15.4。而in-stat研究亦指出全球智能電表市場營收預估在 2016年將超過120億美元,至2020年智能電表滲透率將高達59。市場研究機構pikeresearch亦預估,全球智能電表安裝量將于2020年達到9.63億具。
除非PT有足夠功率,否則不能使用PT信號同時作為輔助電源,以保證儀表正常工作。
現如今,抱團策略已然成為儀器企業常常采取的手段,將同行之間的資源不均衡現象變成優勢互補。一起深度合作、發展壯大,形成互惠互利的經營模式,為客戶提供最完善的解決方案。

-/hjii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