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洛探商貿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機械設備 電控設備 , 電子產品 泵 , 給水設備
牡丹牌洛陽鏟-4.5至18考古勘探取樣洛陽鏟套裝
價格
訂貨量(套)
¥350.00
≥1
店鋪主推品 熱銷潛力款
莸莻莶莾莶莻获莾莸莶莶
在線客服
洛陽鏟操作簡便,使用時身體站直,兩腿叉開,雙手握桿,置于胸前,鏟頭著地,位于二足尖間,用力向下垂直打探。開口到底,不斷將鏟頭旋轉,四面交替下打,保持孔的圓柱形。否則探不下去,拔不上來,將鏟卡在孔中。搞鉆探一面下鏟,孔半圓;兩面下鏟,孔橢圓;只有四面下鏟,探孔才是圓的。打的孔要正要直。正是不彎,直是不歪。打垂直孔也并不十分容易,對工具而言,鏟頭要正,桿子要直。否則,易打彎孔,甚至打孔小口大肚,不成名堂。測驗探孔的正直彎曲,可以拿一面鏡子,借助陽光,從孔口往下照,光線射到孔底,則孔是直的。如果光線射到孔壁下不去了,則孔是彎的,必須修整工具后再打。打彎孔很費勁,雙手拔桿時也可以將肩頭頂靠桿借力上拔。
初學者打幾米深的孔,一個孔或幾個孔打下來,手掌容易磨出水泡,不久便磨出繭子,這是學習者的最初經歷。初學時,可面朝南打50厘米,轉向面朝北再打50厘米,輪流轉向下打,糾正雙臂執鏟的偏差,練習打垂直孔。開始打洞時將洛陽鏟用力地探下去,打個米把深,稍微出點力,順勁就下去了,如果打得深一些,人就不用出力,手一松鏟子下去,就打進土里了。如果初學時沒有接受嚴格的訓練,或者的拿鏟姿勢不夠標準,以及個人使用習慣等,都會出現一些偏差,打出歪孔。兩個相距不到1米的探孔,二人同時下打探,一個垂直孔,一個歪斜孔,那么,在五米深處,歪孔甚至與直孔交會,兩把鏟頭碰到一起。這種情況雖然很少有,但并不罕見。
開時下探時,雙手可以一邊握桿旋轉,一邊連續下搠,提桿倒土,這樣下探的進度快些,進入文化層后,提出的土,必須三、五鏟一看,審視土壤變化,考慮有無問題。如果探到問題,如灰坑,窖穴,枯井、墓道等土壤,打到一定深度后,須一鏟一看,觀察土質、土色的變化,尋找包含物,確定其深度和性質。即要探出其口部的形狀,底部的深度,觀察其土壤結構和包含物,以確定探出問題的答案。如探出的問題是圓形的,口小底大,土質松軟、土色灰褐,包含草木灰、紅燒土、碎骨、陶片,深度較淺,它可能是窖穴。探出的問題是長方形的,土質緊密,經過夯打,土色五花,無包含物,又比較深,它可能是墓道。
看土時,一鏟下去,隨即拔起,將鏟提出,桿頭著地,拿起鏟頭,仔細觀察。然后抓桿,把鏟頭口朝外,在地面上輕輕撴戳一兩下,鏟上的土便會脫落。也可將撴下的土拾起,掰開來看。觀察鏟頭帶上的土,必要時用手指觸土,感覺其密實度(軟硬)、含水量(干濕),或從刃部逆鏟將土摳下,縱向掰開看斷面。看土時,不能回鏟,回鏟是連續往地下打二、三下才提鏟。洛陽地下的土種類很多,探工將其粗分為死土、活土兩類。一般說來,死土是一萬年以前未經人類撓動的古老地表層,如沉積土、沖積土、黏土、沙土層,土層厚薄不等,顏色不一。活土指一萬年以來,經人類活動、包含遺跡遺物的土壤。人類活動形成的有耕土、夯土、路土、燒土、灰土、花土、淤土、撲騰土等。
舉例來說,洛陽地面以下的自然土壤,十分深厚,不但分有明顯的層次,而且每層的結構、密度、顏色、厚度都不相同。一般厚幾十厘米到1、2米,甚至更厚;沙土、黏土等土質不同,顏色也不同。粗分有白、黃、紅、暗紅、黑等色。建造一座洞室墓,要在地面開一個長方形的口,向下挖掘數米深,橫向掏窯洞。殯埋后,封堵墓門,將挖上來的散亂地堆于地面的自然土,填入墓道,層層打夯。自然土經過開挖和回填二次翻攪,打亂原有層次、顏色界限,變成了揉合多種土層的花土(五花土、大花土),即使花土的年代久遠,也不能化合。一般墓道的填土雖然經過夯打,但是其結構也不如自然土緊密堅硬。沒有填完剩下的土,遺留散落于墓道周圍,形成撲騰土,它與墓道花土相同,但厚度不大。探到撲騰土,便可追尋墓道。所以經過鉆探辨認,便可以確定原來開挖墓道、墓室的范圍和深度。至于墓的時代,則主要是依靠墓葬的形狀,墓室棺底的顏色、包含物,墓內隨葬品等情況綜合判斷。一般而言,洛陽地區的土有三個特點,凡遇鹵花、白花、紅花土,都有問題。
在各地搞鉆探,根據需要鉆探面積的大小,由鉆探公司組織10數人或數10人的鉆探隊,在指定的范圍內先進行普探。一般在地面上布普探點,即無論縱橫,每隔1米打一個眼,形成方格網狀。在每個方格中心,也要打孔。也就是在1平方米范圍內的4個眼的中心打一個孔,這個中心孔俗稱“梅花點”。使得每個孔的最近距離都在1米之內,探孔密集,以確保不漏問題。然后由技術員等專人檢查在普探過程發現的有疑點的孔,探尋問題的范圍直徑,卡邊定形。地下情況千變萬化,問題錯綜復雜。到一個新的地區鉆探,技術員首先要探個深孔,看地下1至8米有多少個土層,每個土層是多厚,是什么顏色,要記清楚。如果局部到深度見不到土層,下邊肯定有問題。鉆探時要保持探孔與地面垂直,以準確反面地下情況。通過普遍鉆探,分析多個“一孔之見”,將地下情況繪制成平、剖面圖,每個問題,寫出它的形狀、范圍、尺寸、包含物、性質、特點、時代、名稱,將田野鉆探整理成圖紙和文字材料。因此,對于一個優秀的探工和鉆探技術員來講,經常地探討問題,不斷地交流經驗,判斷地下不同地層、各種土壤反映的情況,是提高素質和解決疑難的關鍵。就洛陽的文物鉆探而言,能夠探出地下的墓葬、灰坑、窖穴、燒窯、倉窖、枯井、道路、房基、城墻、渠溝、蟻穴、河道等人類活動的遺跡遺物以及動物、自然形成的遺跡。
鉆探古墓時,為避免損壞隨葬品,卡邊定形時,探測方坑墓(一般為長方形的西周墓或東周墓)的深度,一般在墓壁左邊或右邊中部打孔直達墓底。不在放置隨葬品的頭、足端打孔。探測洞室墓的深度,打到墓道底部即可,卡洞室時,打到空洞或淤土即停止下探,以避免鏟頭打壞古物。只要小心使用,可使洛陽鏟對文物的破壞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偶然搗壞地下古物是使用探鏟難以避免的問題,偶爾也會帶上完整的器物,此舉二例。1977年,洛陽市外貿局在解放路與五七路口附近鉆探,帶上了一片略呈圓形的銅片,銅片系新碴口,上有花紋,系出自一座長方形東周墓,銅片交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文物倉庫保管。1982年,文物工作隊發掘此墓,出土了130余件銅器,系戰國陪葬坑。在整理銅器時,將保存于庫房的銅片取出,復原于一件銅簋的蓋上。1976年春,洛陽市文物工作隊配合洛陽市東北郊楊墳村附近的洛陽電信器材廠建設,發掘古墓。馬積善率隊鉆探,探到一座小唐墓,帶出個胭脂盒,剛好卡在探鏟里,一點也沒有損壞。不久,發掘了這座墓,在人骨架腰側找到一個探眼,這就是白瓷盒的位置。
學會使用洛陽鏟并辨別土壤,也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