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之藍環保-地埋式一體化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價格合理
價格
訂貨量(臺)
¥20000.00
≥1
店鋪主推品 熱銷潛力款
ῡῢῦῧῤ῟ῠῥῨῥῥ
在線客服
A2O法處理工藝,又稱AAO法處理工藝,Anaerobic-Anoxic-Oxic(厭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種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可用于二級污水處理或三級污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該法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的一些專家在AAO法脫氮工藝基礎上開發的。其工藝特點是:
1、在系統上A20法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于其他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SVI值一般小于100;
3、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藥,兩個A段只用輕輕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各反應器單元功能
1、厭氧反應器,原污水與從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進入,本反應器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同時部分有機物進行氨化;
2、缺氧反應器,首要功能是脫氮,硝態氮是通過內循環由好氧反應器送來的,循環的混合液量較大,一般為2Q(Q為原污水流量);
3、好氧反應器——曝氣池,這一反應單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處進行。流量為2Q的混合液從這里回流到缺氧反應器。
4、沉淀池,功能是泥水分離,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厭氧反應器,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
工藝特點
1、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于其他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SVI值一般小于100;
3、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藥,兩個A段只用輕輕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存在的待解決問題
1、除磷效果難再提高,污泥增長有一定限度,不易提高,特別是P/BOD值高時更甚;
2、脫氮效果也難再進一步提高,內循環量一般以2Q為限,不宜太高;
3、進入沉淀池的處理水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溶解氧,減少停留時間,防止產生厭氧狀態和污泥釋放磷的現象出現,但溶解氧濃度也不宜過高,以防循環混合液對缺氧反應器的干擾。
A2O是Anaeroxic-Anoxic-Oxic的英文縮寫,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使用A2O工藝的智能凈化槽
A2O工藝主要是生物池通過曝氣裝置、推進器(厭氧段和缺氧段)及回流。渠道的布置分成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
厭氧池是指沒有溶解氧,也沒有硝酸鹽的反應池。其中,水解、酸化、產乙酸、甲烷化同步進行,目的是去除COD。
厭氧處理要求控制溶解氧在0.2mg/l以下,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
缺氧池是指沒有溶解氧但有硝酸鹽的反應池。在脫氮工藝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態氮的作用,同時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應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缺氧池內要設置曝氣裝置,控制溶解氧在0.2-0.5mg/l,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來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接觸氧化池內的曝氣器要慎重選擇,既要保證供氧量,又要確保有利于生物膜的脫落、更新。
好氧池就是通過曝氣等措施維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2mg/l左右的反應池。適宜好氧微生物生長繁殖,從而處理水中污染物質的構筑物。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使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在A2O工藝流程內,BOD5、SS和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氮和磷將一一被去除。A2O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聚磷菌組成。
脫氮:在好氧段,硝化細菌將入流中的氨氮及有機氮氨化成的氨氮,通過生物硝化作用,轉化成硝酸鹽;在缺氧段,反硝化細菌將內回流帶入的硝酸鹽通過生物反硝化作用,轉化成氮氣逸入到大氣中,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除磷:在厭氧段,聚磷菌釋放磷,并吸收低級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機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過剩余污泥的排放,將磷除去。
A2O工藝特點
1
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2
在同時脫氧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總的水力停留時間也少于同類其他工藝。
3
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
4
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
小區污水處理技術因尾水排水體的功能而異,常用的處理方法有污水處理池、一次處理、生物二次處理及二次處理后消毒再利用等。國外對園區污水的處理基本采用二次生化處理、人工濕地和土地處理系統、亞表層沙濾床處理等方法。其中二次生化處理多采用氧化槽法、生物濾池法,濕地、地表漫流和亞表層砂濾床法近二十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在美國、西歐多采用。
我國小區污水處理起步較晚,同時由于對環境保護意識不強、資金有限等原因,我國小區污水處理率非常低,很多地方是通過環境保護檢測和ISO14000環境質量認證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污水處理設備的各類建筑物一般要結合污水處理方法。由于污水處理量小,管理水平低,盡可能選擇無污泥或較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污泥處理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常用的工藝流程有:
①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淀池→出水。
②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出水。
③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淀(加藥)→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混凝過濾(加藥)→出水。
小區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應在滿足小區污水處理特征的前提下,結合小區特征與氣候特征合理選擇。實現高效、低能耗、面積小、環境影響小、可再生利用的設備型廢水處理工藝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