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農村屋頂光伏發電安裝 通訊基站13517889736
南寧安裝光伏電站的五大好處
1、節省大量電費,降低業主成本
2、緩解錯峰停電的影響
3、隔熱降溫,屋頂安裝了光伏,室內可降溫4-6度
4、保護屋頂,延長屋頂使用壽命
5、促進節能減排,打造綠色環保商業、企業,為的碳中和事業做貢獻,在行業內做表率
南寧安裝光伏電站經濟效益分析(16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以安裝1000千瓦電站為例計算:(白天晚上都開工的企業一個月電費25萬元左右,需要安裝1000千瓦的電站
) 序號 項目內容 數量 備注 1 發電站規模 1000千瓦(KW) 電站價值500萬元 2 年發電量 110萬度 3 峰谷綜合電價 0.9387元/度 4 電費優惠折扣 8折 5 每度優惠電費 0.18774元/度 6 每年節省電費 20.7萬元 7 綠證和碳排放的收益 0.05元/度 8 每年綠證的收益 5.5萬元 9 首年綜合收益 26.2萬元 年節約電費+綠證收入=26.2萬元 10 16年總收益 419萬元 電站運行滿16年后,第17年起電費優惠折扣為4折,電站歸屬權為業主,我公司負責運維至35年
11 第17至35年業主每年電費收益 82.6萬元 12 第17至35年業主每年綠證收益 4.4萬元 13 第17至35年業主總收益 992萬元 14 發電站總運行時間 35年 15 業主總收益 1611萬元 16年后電站折舊剩余40%,價值200萬元
農村屋頂光伏發電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價格|家用太陽能發電站免費安裝|山區光伏發電站安裝|免費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安裝|免費工業光伏發電站安裝|
安裝光伏發電站相關資訊:李俊峰:發展光熱發電要打通產業鏈
打通產業鏈是光熱發電發展關鍵的要素記者:您怎么看待我國光熱發電發展的現狀
李俊峰:我認為現在我國光熱發電存在四大問題
首先,產業鏈還不完善,現在沒有企業能夠打通全產業鏈,這是的難題,不僅缺乏系統集成能力,也缺乏各個產業鏈上的零部件供應能力,甚至還缺乏光熱發電系統的運行維護經驗,不具備快速發展的客觀條件
第二,從國外經驗來看,光熱發電的競爭力有限,它適用于一些特殊場合
從全球每年發電裝機容量來看,光熱發電與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不是一個數量級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國外光熱發電的技術就已成熟,但就是競爭力有問題,一直發展緩慢,近年來雖有提速,但每年的新增規模仍停留在百萬千瓦的水平上
第三,機制問題
光伏的發電成本可以降到1元/千瓦時以下,仍有較大的下降空間,但光熱發電現在是1.2元/千瓦時以上,以后下降的空間也不大,僅就發電量而言,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根本沒有競爭力,但光熱發電的長處是可以儲能,因為考慮到它能夠調峰
問題是它能不能調峰
如果能,是否可以調峰電價
調峰就要在負荷中心建電站,像目前建在青海德令哈就沒有競爭優勢
第四就是資源和匹配的問題
在中國,既要光照好,又有水,土地又便宜,且當地電力負荷需要調峰,這樣的地方太少了,若只發電不調峰的話,光熱就競爭不過光伏了
記者:考慮到上述困難,您對光熱發電的“十三五”規劃有什么建議
李俊峰:鑒于以往確定的指標以及實際完成的情況,我不建議再在“十三五”規劃中制定光熱發電指標,現階段就是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做工作
我的想法是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并完善光熱發電市場,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從現在到2020年完成試驗電站,打通產業鏈
第二階段,從2020到2025年,通過示范電站來建立產業鏈,提高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供應能力
待產業鏈成熟后,約在2025年后再進入第三階段,進行規模化發展,完善產業鏈
有了完善和成熟的產業鏈,可以進入第四階段,就是制定政策,實現商業化發展,完善體制和機制,將光熱發電納入整體部署,到這個階段就能規定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具體指標了
光熱產業應該根據上述步驟,爭取利用10~15年時間,把前三個階段做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熱發電產業鏈,這個為關鍵,然后才是商業化發展
記者:您說的我國光熱發電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這個“國際競爭力”是指什么
李俊峰:真正的競爭力從來都是我們自己有這個能力
說到光熱發電的國際競爭力,就是我國的光熱發電要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光熱發電的怪圈不存在記者:您怎么理解目前光熱發電存在的“產業在等政策,政策在等產業”的“怪圈”
李俊峰:這就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其實只要有吃雞蛋的,雞蛋就生出來了,不用管這雞是從哪兒來的
光熱領域,我就說水深了就有魚,水越深魚越大,這是個自然過程
現在光熱的水里沒有魚,說明水不夠深
所以需要企業去努力,不管是光熱發電的技術還是設備,都不是培育出來的,因為它不是戰略性問題
現在光熱發電的問題想讓國內的企業去解決都很難,這就回到了產業鏈上,我們缺少一個完整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我們必須打造一個,這是光熱發電發展的核心
記者:所以,您認為光熱發電發展的“怪圈”不存在
李俊峰:對,不存在
對光熱發電一直都有明確的政策導向,就是支持光熱發電,只要企業把電站做出來,就會核算電價
浙江中控德令哈的光熱電站獲得了1.2元/千瓦時的電價,這不就是清楚的信號嗎
也有人說能做得更便宜,那么起碼得做出來,現在是沒有企業去行動,還是繼續在跟要政策,政策已經很清楚了,一事一議,做出來就給電價,不是說沒做就給電價
記者:可是,業界有人說我國光熱發電設備和技術很先進,卻在國內苦于沒機會驗證,或因沒經實踐驗證而被國外拒絕;另外,國企的確存在因沒有電價導致無法測算光熱電站的投資收益率,只能處于觀望狀態
李俊峰:首先,連“閱歷”都沒有,怎么能說是先進
說到底,光熱電站終究要自己做出來,任何先進的技術都必須先做出來,讓市場承認,全都如此
另外,任何新事物都是從無到有,要靠大企業來做試驗
為什么有的企業而有的落后
就是你沒有做,我去做出來了,至少在這個圈子就是的
等光熱發電成熟了以后,肯定會給電價
煤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都給標桿電價,為何唯獨光熱發電不給呢
就是說現在還不具備給光熱發電電價的條件
那么,政府要做什么
首先通過試驗電站覺得這條路走得通,可以給電價加投資補貼
到了示范電站階段,就可以給電價,因為大體上能測算電價水平了,比如做10個光熱電站,槽式電站給多少,塔式的給多少,讓企業自己去做、去競爭,可以用招標的方式來做示范工程
然后可以制定一批電價,進行規模化發展
,再定標桿電價,在什么地方建電站,能算得出來
現在我國光熱電站只有中控德令哈一個,怎么去測算和制定標桿電價
怎么把它作為依據去算北京、四川的光熱發電上網電價,更無法測算全國光熱發電的標桿電價,不是不想給標桿電價,是算不出來,也沒辦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