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大連機車車輛廠對LV型蒸汽機車(代號LV1)進行改進設計,于1947年7月試制成功,機車出廠時,河北鐵景河北鐵景曾親自登乘。經改進后的蒸汽機車命名為“建設型”,車型代號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產。隨后由大同機車工廠,大連機車車輛廠,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和二七機車工廠批量生產建設型蒸汽機車,成為中國鐵路干線貨運用主型機車。至1965年停產,大連和戚墅堰兩廠共生產型機車1071臺。大同廠和二七機車車輛也生產了一部分,總共生產了16臺,累計制造了1135臺,大多數配屬于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鐵路局。1980年由大同機車廠恢復了建設型蒸汽機車生產并進行了改進(車號自8001起),改進型俗稱“建設B型”。主要用于調車以及地區小運轉。截止1988年停產,生產了423臺。總共制造1916臺。
在更先進的前進型蒸汽機車大量運用前,建設型蒸汽機車曾是中國鐵路干線貨運機車的主要型號。和解放型蒸汽機車相比,建設型的最大功率提升了16.7%,平道牽引力提高了22%,機車總效率也提高了0.9%,提高到8.1%。隨著中國鐵路內燃機車與電力機車的普及以及蒸汽機車停止生產與使用,大部分建設型已經退役報廢后,僅少量尚未退役的在一些工礦企業及煉鋼廠作調車及小運轉之用。
建設型(JS)-5001號機車,是大連機車車輛廠于1957年生產的首臺建設型蒸汽機車,現保存在中國鐵道博物館。
建設型(JS)-5003號機車,現保存在沈陽鐵路博物館。
建設型(JS)-5039號機車,現保存在北京展覽館。
建設型(JS)-5301號機車,現保存在太原鐵路局太原機務段北區,作靜態展示。
建設型(JS)-5743,原“河北鐵景號”機車,現保存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作靜態展示。
建設型(JS)-6061號機車,現保存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作靜態展示。 [2]
建設型(JS)-6023號機車,現保存在中鐵四局第八工程公司的院內,作靜態展示。(根據1988年的出廠銘牌判定,應為改號車,原車號不明)。
建設型(JS)-6532號機車,現保存在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建設型(JS)-6244號機車,改號6289 現保存在南昌八一橋頭昌北鳳凰洲市民公園做靜態展示。
建設型(JS)-6501號機車,現保存于廣州大沙頭廣九鐵路紀念園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010號(現改編號1953)機車,由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西機務段在2013年9月捐贈予中南大學。
建設B型(JS)-8077號(現改編號8001)機車,由鄭州鐵路局在2003年12月26日捐贈予鄭州世紀歡樂園作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195號、建設B型(JS)-8197號機車,現使用于哈密市三道嶺鎮三道嶺煤礦。
建設B型(JS)-8218號(新改號0016未來號)機車,現保存于南京市江寧網絡小鎮(悠谷)軟件園內,作靜態展示。 [3]
建設B型(JS)-8225號機車,現使用于哈密市三道嶺鎮三道嶺煤礦。
建設B型(JS)-8297號機車,現在保存于上海鐵路局南翔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作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343號機車,現在保存于煙臺火車站前,作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376號機車(現改編號1939),現保存在南寧鐵路局柳州機務段,作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401號機車,現保存在杭州江墅鐵路遺址公園,作靜態展示。 [3]
建設B型(JS)-8131號機車,現保存在徐州賈汪墨上集,作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328號機車,現保存在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機車博物園中,作靜態展示。 [4]
建設B型(JS)-8347號機車,現保存在杭州白塔公園,作靜態展示。
建設B型(JS)-8284號機車,由南寧鐵路局2016年3月15日捐贈予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靜態展示。 [5]
建設B型(JS)-8393號機車,現保存在微山湖濕地公園內,作靜態展示。 [
清光緒七年(1881),在修建唐胥鐵路的同時,在胥各莊建起了我國第一家鐵路工廠——胥各莊修理廠。
胥各莊修理廠初建時規模很小,只有幾十名工人和幾間簡陋的廠房(廠址在老縣醫院對過),有十幾臺小型機床,也有幾臺用蒸汽機車作動力的機床,這在當時已經是最先進的了。在化鐵爐、打鐵房、補鍋房等處使用的工具,仍是古老的大錘和風箱。
1882年,開平煤礦的煤產量猛增,騾馬拉車實在力不勝任,大量的煤運不出去。唐廷樞和開平礦務局出資創建的胥各莊修理廠英籍總工程師金達等人深知這種做法不會長久,唐廷樞預言“時機成熟之時會采用機車拽引”。于是,在他的授意下,金達設計并指導中國工匠們偷偷地在胥各莊修理廠開工制造機車。工人們根據英國工程師金達的設計圖紙在這個簡陋的工廠里以礦山機器上的鍋爐蒸汽機為主要部件,精心制造出了我國第一臺規范、精良的蒸汽機車。它可以和同時代的外國機車想媲美。當時礦務局的英籍工程師薄內的妻子為機車起了名字,叫"Rocket of China",意思是“中國火箭”,這是仿照斯蒂芬森那臺著名機車“火箭”號而命名的。參與制造機車的中國工匠在車頭兩側各鑲嵌了一條金屬刻制的龍,因此大家又把它稱作“龍”號?!褒垺碧枡C車車長18英尺(約合5.7米),只有三對動輪而無導輪和從輪,軸式為0-3-0,輪式為0-6-0,現在通用的代號為XK,曾用代號為ㄒㄎ和SA。隨后,制造了第一批貨車,之后又制造了中國第一輛客車。
“龍”號機車行駛起來,風馳電掣,礦山的煤炭源源不斷運出??墒沁^了不久消息傳到北京,朝中很多官員彈劾火車,說是“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于是朝廷勒令禁駛機車。后來經李鴻章和開平礦務局的疏通周旋,以北洋海軍急需燃料煤為由,使得朝廷不得不放松禁令。幾個月后,機車又可以行駛了,以后一直使用。由于運力解決了,開平的煤大量進入天津等城市的煤炭市場,又好燒又便宜的開平煤取代了占據天津市場的日本洋煤。
“龍”號機車退役后曾存放在北京府右街的交通陳列館,當時還可以生火行駛,以供觀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占北京,該館遷移到和平門內一條胡同里,以后這臺中國制造的著名機車便離奇地失蹤了。
如今,博物館內一輛與“龍號”機車同比大小的復原模型安放其中,那簡易的黑色機車上,鑲嵌的一條金黃色的飛龍格外醒目。盡管這機車為外國人設計,但是參與制作的中國工匠似乎始終沒有忘記它所具有的特殊意義,一定要在上面烙上屬于中國的印記。這是他們自己的想法還是唐廷樞的授意,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但在風雨如晦的晚清,當這西方技藝以暗度陳倉的形式來到這里時,它顯然為渴望家國騰飛的中國工匠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其中的激動與興奮不言而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這臺機車認作是真正的“中國第一臺機車”。
鐵路、火車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的農業國向工業化邁進的序幕已經拉開,而恰恰我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個火車頭都誕生在胥各莊,所以說胥各莊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并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