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依據】:
①、提供的有關資料;
②、《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③、《污水混凝與絮凝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6-2010);
④、《污水氣浮處理技術規范》(HJ2007-2010);
⑤、《生活垃圾填埋場控制標準》GB 16889-2008;
⑥、《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069-2002);
⑦、《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85);
⑧、《工業與民用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052-95);
⑨、《通用用電設計配電設計規范》(G055-93);
⑩、我公司所完成同類工程所取得的實際經驗和實際工程參數。
【給排水】:
給水利用現有廢水處理工程自來水,用DN40鍍鋅復合管接入,主要用于泵的引水及藥劑的溶解。排水接入本處理工程中的綜合廢水調節池內。雨水直接或沿道路排入現有處理工程雨水管。

【設計原則】:
1、根據企業發展總體規劃,綜合考慮工藝選擇及平面布置,使工程建設與公司發展相協調,既保護環境,又大程度地發揮工程效益。
2、嚴格執行及地方的現行有關環保法規及經濟技術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進行本設計。
3、在保證處理水質達到處理出水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節省投資,充分發揮廢水處理工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4、技術性與達標可靠性相結合,選用技術、工藝成熟穩妥、處理效率高、運行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的廢水處理工藝,確保出水達標排放。
5、妥善處理、處置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充分考慮系統配套的減震、防噪、節能等措施,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工藝特點】:
? 采用成熟溶氣氣浮工藝進行預處理,即可以去除大部分浮渣,又可以降低廢水的COD,以保證后續生化處理單元的正常運行;
? 采用成熟的反硝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路線,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較好的脫氮功能,有效的截留水中絕大部分污染物,以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
? 具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以適應水質、水量變化的特點;
? 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藝,大大降低污泥的生成量;
? 采用新型填料,掛膜快,壽命長,處理見效快;
? 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產生的可能性,將其影響降低至低程度;
? 采用集中控制、自動化運行,易于管理維修,提高系統可靠性、穩定性;
? 一體化設備可全部設置在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積,可作綠化,又利于防凍。

【工藝流程說明】:
1、廢水經管線收集自流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前端設置一道人工格柵,用于分離大顆粒物質,以保證后續處理單元的正常運行。調節池內設置一臺PH調節裝置,自動投加藥劑進行PH調節后。污水泵將污水提升至溶氣氣浮機進行處理。
2、在溶氣氣浮機內,原水經絮凝混合后,利用水中產生微氣泡,使污水中的小顆粒懸浮物附在氣泡上,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并利用刮渣系統刮去浮渣,從而凈化水質。
3、經氣浮處理的污水自流進入后續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化處理系統由厭氧和二級接觸氧化組成。厭氧可使大分子有機污染物小分子化、非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等難以降解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物質。接觸氧化可以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質,是整個生化處理系統的核心部分。
4、該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以及浮渣等,定期抽吸外運。
【服務內容】:
①、 現場安裝調試時,派技術人員提供及技術服務,確保安裝調試一次成功;
②、設備移交前,對所有相關人員提供設備相關理論、操作、維護培訓,確保用戶正確使用維護本產品;
③、及時解決用戶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產品全天候運行;
④、定期巡查本產品,對產品的性能保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