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依據】:
①、提供的有關資料;
②、《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③、《污水混凝與絮凝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6-2010);
④、《污水氣浮處理技術規范》(HJ2007-2010);
⑤、《生活垃圾填埋場控制標準》GB 16889-2008;
⑥、《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069-2002);
⑦、《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85);
⑧、《工業與民用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052-95);
⑨、《通用用電設計配電設計規范》(G055-93);
⑩、我公司所完成同類工程所取得的實際經驗和實際工程參數。
【一體化設備介紹】:
本工藝的核心部分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材質碳鋼,內壁防腐外壁防銹處理。箱體采用地埋式,箱體上留檢修(觀察)人孔。本一體化處理裝置由一套箱體組成,箱體內設計有缺氧池、接觸氧化池(二級)、沉淀池、清水池、污泥池等。

【防腐】:
本設計方案中土建構筑物采用鋼筋砼結構,主要設備采用碳鋼防腐。設備刷環氧煤瀝青。設備池內管道采用工程管道ABS,以確保整體使用壽命達三十年以上。

【工藝流程說明】:
1、廢水經管線收集自流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前端設置一道人工格柵,用于分離大顆粒物質,以保證后續處理單元的正常運行。調節池內設置一臺PH調節裝置,自動投加藥劑進行PH調節后。污水泵將污水提升至溶氣氣浮機進行處理。
2、在溶氣氣浮機內,原水經絮凝混合后,利用水中產生微氣泡,使污水中的小顆粒懸浮物附在氣泡上,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并利用刮渣系統刮去浮渣,從而凈化水質。
3、經氣浮處理的污水自流進入后續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化處理系統由厭氧和二級接觸氧化組成。厭氧可使大分子有機污染物小分子化、非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等難以降解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物質。接觸氧化可以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質,是整個生化處理系統的核心部分。
4、該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以及浮渣等,定期抽吸外運。

這種工藝不僅有效地達到了泥水分離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處理傳統工藝不可比擬的優點:
①地進行固液分離,其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的沉淀池,出水水質良好,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實現了污水資源化。
②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應器內,實現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齡(SRT)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靈活穩定。
③由于將傳統污水處理的曝氣池與二沉池合二為一,并取代了處理的全部工藝設施,因此可大幅減少占地面積,節省土建投資。
④利于硝化的截留和繁殖,系統硝化效率高。通過運行方式的改變亦可有脫氨和除磷功能。
⑤由于泥齡可以非常長,從而大大提高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效率。
⑥反應器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長泥齡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極低,由于泥齡可無限長,理論上可實現零污泥排放。
【服務內容】:
①、 現場安裝調試時,派技術人員提供及技術服務,確保安裝調試一次成功;
②、設備移交前,對所有相關人員提供設備相關理論、操作、維護培訓,確保用戶正確使用維護本產品;
③、及時解決用戶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產品全天候運行;
④、定期巡查本產品,對產品的性能保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