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依據】:
①、提供的有關資料;
②、《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③、《污水混凝與絮凝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6-2010);
④、《污水氣浮處理技術規范》(HJ2007-2010);
⑤、《生活垃圾填埋場控制標準》GB 16889-2008;
⑥、《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069-2002);
⑦、《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85);
⑧、《工業與民用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052-95);
⑨、《通用用電設計配電設計規范》(G055-93);
⑩、我公司所完成同類工程所取得的實際經驗和實際工程參數。
這種工藝不僅有效地達到了泥水分離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處理傳統工藝不可比擬的優點:
①地進行固液分離,其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的沉淀池,出水水質良好,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實現了污水資源化。
②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應器內,實現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齡(SRT)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靈活穩定。
③由于將傳統污水處理的曝氣池與二沉池合二為一,并取代了處理的全部工藝設施,因此可大幅減少占地面積,節省土建投資。
④利于硝化的截留和繁殖,系統硝化效率高。通過運行方式的改變亦可有脫氨和除磷功能。
⑤由于泥齡可以非常長,從而大大提高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效率。
⑥反應器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長泥齡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極低,由于泥齡可無限長,理論上可實現零污泥排放。

【工藝流程說明】:
1、廢水經管線收集自流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前端設置一道人工格柵,用于分離大顆粒物質,以保證后續處理單元的正常運行。調節池內設置一臺PH調節裝置,自動投加藥劑進行PH調節后。污水泵將污水提升至溶氣氣浮機進行處理。
2、在溶氣氣浮機內,原水經絮凝混合后,利用水中產生微氣泡,使污水中的小顆粒懸浮物附在氣泡上,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并利用刮渣系統刮去浮渣,從而凈化水質。
3、經氣浮處理的污水自流進入后續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化處理系統由厭氧和二級接觸氧化組成。厭氧可使大分子有機污染物小分子化、非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等難以降解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物質。接觸氧化可以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質,是整個生化處理系統的核心部分。
4、該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以及浮渣等,定期抽吸外運。

【污泥處理】:
a、污泥由二沉池排放,大量回至A級生物處理池,從而減少污泥產量。
b、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池進行重力濃縮和好氧消化分解,從而減少污泥體積,提高污泥穩定性。
c、污泥池內剩余污泥由清潔管理部門定期抽吸外運,從而有效地解決污泥出路避免二次污染的產生。

【設計范圍】:
1、從污水處理格柵井開始到處理設備的排放口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藝流程,工藝設備選型,工藝設備的結構布置,電
氣控制等設計工作。
3、污水處理工程的鋼砼結構,設備的施工、安裝、調試等工作。
4、污水工程的動力配線,由將主電引止污水工程的配電控制箱,
配電分配箱至各電器使用點將由我公司負責。
5、不包括廢水的收集管網及廢水排出界區的外排水管網。
【服務承諾】:
①、我們承諾:在得到用戶需要提供服務的通知時,重大問題我們在12小時內派人員前往解決,多不過;
②、我們承諾:每次服務讓用戶滿意為止,用戶不滿意,服務不停止。
建議整個施工安裝期,甲方工程技術人員隨時跟蹤學習,一直到調試、交接結束,以便于技術人員能夠更多掌握、熟悉設備及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