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成城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其他畜牧飼養機械






奶牛的圍產期指的是產前14天到產后14天這一段時間。在圍產期的奶牛,因松弛,產道口處于張開狀態,會流出黏液,極易造成。因而,在使用產房前應當嚴格消毒,給期的母牛創造一個清潔安靜的環境。在分娩時,假如發現母牛的體力不支,應當及時進行助產,在助產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在多數情況下,應當以奶牛的自然分娩為主。母牛分娩后,也應當盡早將其驅起,這樣能夠避免過多,也有利于生殖的復位,有效防出。奶牛產后幾天內,應當注意其排泄等情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奶牛采用內灌注,以促進排出,防止,加快恢復。在RFID的實際應用中,電子標簽附著在被識別物體的表面或嵌入其內部,當帶有電子標簽的被識別物體通過閱讀器的可識讀范圍時,閱讀器自動以無接觸的方式將電子標簽的約定識別信息取出來,從而實現自動識別物體或自動收集物體標志信息的功能。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電耦合或電磁耦合)的傳輸特性實現對物體的自動識別。射頻識別系統一般南2個部分構成,即電子標簽(應答器Tag)和閱讀器(讀頭Reader)。RFID在現代化奶牛場中的應用在飼養規模較大、飼養水平較高、個體生產能力較高的奶牛場中,對奶牛的常規手工標記與肉眼識別區分,工作難度大、分辨效率低、錯誤率高,很難準確的掌握奶牛群體的生產水平和個體狀態,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牛場管理的要求。在RFID的實際應用中,電子標簽附著在被識別物體的表面或嵌入其內部,當帶有電子標簽的被識別物體通過閱讀器的可識讀范圍時,閱讀器自動以無接觸的方式將電子標簽的約定識別信息取出來,從而實現自動識別物體或自動收集物體標志信息的功能
奶牛是一種以牛奶為主要產品的牛種類。在我國的養殖面積是非常大的,農戶們在養奶牛的時候,都想著如何提高它的產奶量。其實奶牛的繁殖率也是需要我們重視的,對奶牛群的持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我們在養殖奶牛時該怎么去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呢?通過計步器來檢測奶牛是否發情,已經不是新鮮的事情,它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北威爾士大學附屬學院3位博士提出的母牛發情期運動量偏差的研究。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從奶牛尾根處采集牛毛,牛毛根部務必攜帶毛囊(白色);
1. 使用梳子或刷子清理尾根部位牛毛,去除糞便或污物;
2. 在牛毛采集卡上記錄牛號和采樣日期,確保牛毛收集卡上的牛號正確無誤(見圖1);
3. 使用止血鉗或手拔出一簇牛毛(30-50根),牛毛根部務必帶有毛囊(圖2a);
4. 挑選20-40根帶有完整毛囊的牛毛(圖2b),如數量不夠則繼續采集;
注:基因組DNA存在于毛囊細胞;
5. 小心剪去過長的毛發;
6. 打開牛毛收集卡中間層上的透明不干膠帶,將帶有毛囊的牛毛小心放在中間層上,用透明不干膠密封壓緊;
7. 將收集卡放于塑料自封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