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 江西
包裝 箱裝
適用范圍 醫院、診所、家用
存放 通風干燥處
有效期 24月
商品介紹
拔毒泄熱,調節機體功能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艾灸主要寒證,不少醫家都提出熱證禁灸,但也有一些醫家贊同熱證用艾灸,如《黃帝內經》里提到用艾灸癰疽,唐代《千金要方》里指出艾灸法有宣泄臟腑實熱的作用,如“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等。《入門》闡明熱證用灸的機制是“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因此,艾灸法只要使用得當,既能散寒,又能,對機體有雙向調節的作用。

局部作用
艾灸對人體局部的溫熱,能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皮膚組織的代謝能力也會得到加強,、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同時能得到很好的消散。局部溫熱還可以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系統的興奮性,從而達到、止痛的作用,而且沒有任何的毒。溫熱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將艾絨本身的、艾條中其他添加藥材以及間隔物的充分發揮出來。另一方面,艾灸還具有近紅外輻射作用。艾灸的近紅外輻射為機體的活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且艾灸所發出的近紅外光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被人體所調控。在灸療過程中,近紅外線輻射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使能量通過經絡傳導至遠端直至病所,還能通過穴位激起人體自身的機體免疫力,使人體自身正常的生理機能得到恢復。

直接灸
古代的艾炷灸法多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著膚灸、明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膚上來施灸的一種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對皮膚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無瘢痕灸、發泡灸和瘢痕灸三種。
(1)無瘢痕灸:施灸以溫熨為度,不致起泡,不瘢痕。多用小艾炷。適用于虛寒病的輕癥。(對昏厥、小兒及感覺患者應小心,防止發泡或灼傷皮膚。)
(2)發泡灸
上發泡灸多用小艾炷,對皮膚的灼燙程度較輕。
當病人感到皮膚發燙后再繼續灸3-5秒鐘,此時施灸部位皮膚可出現黃斑,且有汗出,隔1-2小時后就會發泡。發泡灸適用于一般慢性虛寒性疾病,如、眩暈、、皮膚疣等。(施術者要控制艾灸的時間。)
(3)瘢痕灸
瘢痕灸又稱化膿灸。用黃豆或棗核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局部組織經后化膿、結痂,痂脫落后留有性的瘢痕,故名瘢痕灸。此灸法適用于、肺癆、、潰瘍病、慢性胃腸病、瘰疬和發育障礙等癥,對病患者,有預防中風的作用。常人施此灸法,能改善體質,增強機體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施術者要征得患者同意。)

溫經散寒,促進人體氣血的運行
正常的生命活動依賴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在經脈中流動,完全靠“氣”的推送,因此氣行血才能暢。可是,很多原因都可能影響氣血的運行,例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說明寒熱對氣血運行有影響。氣寒血澀,血液運行緩慢容易凝結而生病,對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溫經散寒,保持血液運行正常。《靈樞·刺節真邪》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火調就是艾灸。因此,艾灸法用于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十分有效。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