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開網約車
車型 雷凌
變速箱類型 3
外觀顏色 白
排量 1.4
乘員/座位數 5
級別 C
8 1235
商品介紹

上海的網約車適用的法規是2016年頒布的《上海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若干規定》,里面很明確規定了:只有上海戶籍的司機,才能營運網約車業務。但是差不多四年過去了(正式實施時間約是2017年7月左右),我想每個坐過上海網約車的司機的人都會發現,95%的司機都是外地人。
網約出租車的活很辛苦,賺得也不多,行車又存在危險,上海交規執行嚴格還容易違章,上海人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做的,可是市民用車的需求卻擺在那里。五年前上海號稱有五萬輛出租車,現在我想能不能有三萬都是問題,是網約車填補了市場的空缺。作為數字化的新型服務,網約車的很多優勢是傳統出租車不能比擬的,但是出租車也有網約車沒有的優點,這種互補的相互存在是時代的產物,而且是合理的,是社會多元化的必然。
但是不合理和讓人疑問的是:如果法規要求是上海戶籍,為什么都是外地司機?為什么平臺也默認這一情況?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再回到《上海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若干規定》這部法規來。按照法規要求,正常情況是一名上海戶籍人辦理了兩張人員的證之后,再憑辦出來的人員證辦理營運車輛的證,也就是所謂的三證合一。三證合一將所有外地司機趕到了門外,但是所有的難題是難不住聰明的租賃公司的。
租賃公司組成很復雜,我們為了方便說明問題,把他們歸納為一種單一情況:擁有大量營運車輛的公司。這些公司一般只會簽約一個平臺,比如在上海,簽約了美團就不太會簽約滴滴,如果兩家都有,可能是因為還有子公司的原因。
租賃公司和平臺簽約之后,再在社會上招司機,司機入職后,是以租賃公司員工的身份加入平臺的!此處請劃重點!租賃公司員工?對,不是普通市民了,這樣,租賃公司就繞開了法規的規定,為平臺提供了車和司機。
平臺除了前期的廣告投入,正式開始營運后,抽取司機營業額的8%-20%作為平臺費用,這是完完全全的空手套白狼。所以車和司機越多,平臺收入也越高——因為車和司機的費用都和平臺無關。所以平臺根本無所謂租賃公司耍的是什么把戲,人和車來了就行。
那說了半天,這種營運究竟是不是違法行為呢?那肯定是違法行為啊,每次道路整治,道路主管部門只查有沒有三證合一,按照那個標準,街面上恐怕車就不多了。所以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外地網約車司機就不干活了,因為抓住就是扣車扣照,少開一天才200塊不到,罰款可以罰1萬呢!
限制外地司機最初的想法可能是因為安全和就業的問題,而實際上,既然上海的外地司機局面已經無從改變,是不是干脆把法規更改一下,允許一批優秀的外地司機來上海合法營運呢?類似剛才提到的那種躲貓貓,真的沒有什么意義。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