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布其實可以用很多方式了解,基礎就是要從碳纖維布本身的成本構成上去了解:K代表碳纖維的根數。碳纖維布不像一般的紡織品,它的紡織單元不是單絲,而是束絲。工業上目前規模化生產的束絲可包含1000(1K)、3000(3K)、6000(6K)、12000(12K)、24000(24K)、48000(48K)、540000(540K)根單絲。比如,1K代表著碳纖維布其中一束纖維絲里包含了1000根絲,那么3K就代表一束碳纖維絲里包含了3000根碳纖維絲,12k就是12000根碳纖維絲。
建筑工程中對碳纖維布的k數又是怎樣規定的?
《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范》GB50728-2011明確規定:承重結構,對重要結構加固用的碳纖維,應選用聚丙烯腈基(PAN)不大于12k的小絲束纖維,嚴禁使用大絲束纖維;對于一般構件,除使用聚丙烯腈基(PAN)不大于12k的,若配有結構膠,尚允許使用不大于15k的。
承重結構加固用碳纖維布為什么禁止使用大絲束纖維?
小絲束抗拉強度十分穩定,離散性很小,其變異系數均在5%以下,且膠液容易滲透,故在生產和使用中對其性能和質量容易把控;而大絲束變異系數高達15%~18%,甚至更大,可靠性差,故不能用。
承重結構加固用碳纖維為什么規定12k?
從易于被膠粘劑浸透、又減低成本的角度考慮,建筑加固用單向碳纖維布一般采用12K絲束編織。k數大于12,但不大于24的仍屬于小絲束的范疇,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國工程積累的經驗均是12及15k,15以上的小絲束經驗不足,誰也不能保證用了不出問題,因此為了安全性和耐久性,對一般結構僅允許使用不大于15k的。
碳纖維膠用量多少?
一般來說,每平方米碳纖維布需底膠0.2~0.3kg,每平方米碳纖維布需浸漬膠0.6~0.9kg。其次,還要考慮膠水質量、施工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碳纖維膠對人體有害嗎?
碳纖維膠分樹脂和固化劑兩部分,又稱為A、B組份,環氧樹脂本身是無毒的,但是有些廠家在制備的過程中添加了溶劑及其他有毒物,這就使膠水變得“有毒”了。上海施邦碳纖維膠通過研發,保持了環氧樹脂的“無毒”本性,現已通過無毒檢測,擁有正規的無毒報告,產品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但因為人體皮膚的特殊性,對產品的適應性不同,對于部分體質敏感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現象出現,不過不用太過擔心,施工人員在施工時可采取配戴手套、穿防護衣等防護措施。
總的來說想要對碳纖維進項了解,就需要先從碳纖維布材料本身上出發,然后延伸到碳纖維布加固施工過程,從而有一個深刻的了解,讓我們在碳纖維布加固行業中越走越遠,越來越好。

薄薄的一層布,竟可加固建筑結構,如此神奇,其原理是什么呢?用于建筑加固的碳纖維材料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其抗拉強度為同等截面鋼材的7-10倍。碳纖維布經環氧膠粘劑與混凝土構件粘接后,各碳纖維絲共同受力,大大提高碳纖維布的抗拉強度,從而達到加固補強的目的。
建筑加固施工采用碳纖維布加固技術的優勢在于:①輕質、高強高效,可設計性強;②基本不影響原結構的外觀且不對原結構產生損害;③其化學性質穩定,耐候性、腐蝕性以及抗疲勞性能等。
但采用碳纖維布加固法進行建筑加固時,對質量把控尤為重要,需按正常的施工程序走,否則建筑加固效果大大打折扣。
碳纖維布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
1.施工溫度:宜在5℃以上的溫度環境下進行施工,且配套使用符合施工使用溫度的樹脂。若環境低于5℃溫度時,應配套使用低溫的樹脂或采取升溫措施。
2.放線定位:應按建筑加固設計圖部位放線定位,再做表面處理和粘貼碳纖維布。
3.配制把控:按使用規定比例配比的樹脂配制攪拌的容器不得有油污及雜質,且攪拌直至色澤均勻為止。另需根據實際溫度環境把握樹脂的每次拌合量和使用時間。
4.表面處理:粘貼前板底先要打磨平整,除去表層油污、浮漿等雜質,直至完全露出結構新面,且混凝土表面要保持干燥;若有鋼筋露出其部位要做防銹措施,如損壞程度嚴重,須采用其它措施,以確保安全;另轉角粘貼處須進行倒角處理打磨成圓弧狀,且圓弧半徑不應小于20mm。
5.按比例準確配制好底膠并攪拌均勻,注意一次調和量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超過時間的不能使用,以確保粘接質量;底膠硬化后,在表面有凸起部分時,要用磨光機或砂紙打光。
6.粘貼碳纖維布:粘貼碳纖維布時要從中間向兩側進行粘貼,可避免施工時產生氣泡影響建筑加固效果。
7.碳纖維布的建筑加固施工應由熟悉施工工藝的專業建筑加固公司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完成,方可達到預期效果。

現如今,碳纖維加固技術已廣泛運用于加固行業,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發生。下面小倍就具體給大家分析和解答下!
碳纖維布是大家非常了解產品,其具有獨特的特點,對于加固上是非常便捷的;因為具有強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構件自重及截面尺寸;所以廣泛適用于建筑物橋梁隧道等各種結構類型、結構形狀的加固修復和抗震加固及節點的結構加固。
1、碳纖維布一般采用何種規格碳絲織成?
碳布紡織單元不是單絲,而是束絲,在建筑加固用單向碳布易于被膠浸透,還可以降低成本,一般采用的12k絲束編織而成。
2、碳纖維布會導電嗎?
對,碳纖維布是導電的,在使用剪切中材質柔軟、輕質,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避開電源。
3、粘碳纖維布時,施工方如何保證用膠的量?
這個問題比較關鍵,因為用膠少是會收到影響的,這個需要讓碳布單絲之間充滿膠液才能保證應力的有效傳遞并分布均勻,讓碳纖維高強特性得以發揮。
好了,以下就是小倍給大家解答的碳纖維布的一些常見問題,后期有任何專業性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小倍會一一給大家解答。

碳纖維布加固法是將碳纖維布采用與之配套的碳纖維布浸漬膠粘貼于結構構件的表面,使得碳纖維復合材料與結構共同受力,利用碳纖維布自身的抗拉強度大、自重輕等優點來提高構件承載能力,使結構的強度、抗裂性和延長性等性能得到提升。
2000年,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率先把碳纖維加固技術引入我省,并成功地完成了洛三高速某公路橋50米預應力大梁的加固設計和施工,填補了我省在該項加固技術方面的空白。
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法常用于加固現澆板、梁和柱等混凝土構件,現在我們根據不同的受力特性,介紹相應的加固技術要點。
受彎構件加固可分為正彎矩區域加固以及負彎矩區域,正彎矩區主要表現為底部受力鋼筋不足以抵抗受力產生的跨中正彎矩,從而導致承載能力不足,負彎矩不足主要表現為構件上部兩端或約束端受拉鋼筋不足以抵抗因受力產生的負彎矩,從而使得承載能力不足。
受彎構件正截面加固常見于梁、板構件,當梁、板構件使用荷載增加導致受彎承載能力不足時,可對其進行加固。可在受彎構件的受拉邊混凝土表面上粘貼纖維復合材料進行加固,以此提高受拉區的抗拉強度,從而提高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
當受彎構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足時,應將碳纖維布粘貼成垂直于構件軸線方向的環形箍或其他有效的U型箍,不得采用斜向粘貼方式。
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可采用沿全長無間隔地環向粘貼碳纖維布的方法,即環向圍束法,對軸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進行間接加固,其原理與配置螺旋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相同,通過環向約束力作用間接提高正截面抗壓承載能力。
當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足時,可將碳纖維布粘貼成環形箍,且纖維方向應與柱的縱軸心垂直。
大偏心受壓構件加固
受壓構件為大偏心受壓鋼筋混凝土柱時,當受拉區抗拉承載力不足時,可將碳纖維布粘貼于構件受拉區邊緣混凝土表面,且纖維方向應與柱的縱軸心方向一致。
受拉構件正截面加固
環形或其他封閉式鋼筋混凝土受拉構件受拉承載能力不足時,可采用外粘碳纖維布法進行加固,設計時應按原構件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置方式,將纖維布粘貼于相應位置的混凝土表面上,且纖維方向應與構件受拉方向一致,并處理好圍攏部位的搭接和錨固問題。
提高柱延性的加固
鋼筋混凝土柱因延性不足而進行抗震加固時,可采用環向粘貼碳纖維布形成的環向圍束作為附加箍筋,從而達到提高抗震性能得目的。碳纖維布環向圍束作為柱的附加箍筋來防止柱的塑鉸區搭接破壞或提高柱的延性,在震后的修復加固工程中應用較多。
裂縫修補加固
當混凝土構件出現裂縫且需要對裂縫進行修復時,可先對裂縫進行灌注結構膠或其他材料進行裂縫修復后,再進行碳纖維布粘貼。用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進行裂縫的封閉處理,抑制裂縫擴展且同時達到結構補強的目的。
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法注意事項
1、《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第10.1.2條規定被加固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其現場實測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接強度不得低于1.5MPa。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遇到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低于現行設計規范規定的強度等級的情況。如果原結構混凝土強度過低,它與纖維復合材的粘接強度也必然會很低,容易發生脆性的剝離破壞。因此需同時滿足基材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15以及基材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接強度不得低于1.5MPa兩個指標的要求。
2、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構件時,應將纖維受力方式設計成僅承受拉應力作用。
3、本方法不適用于素混凝土構件,包括配筋率不符合現行設計規范小配筋率構造要求的構件的加固。
4、當受彎構件粘貼的多層纖維布允許截斷時,相鄰兩處纖維布宜按內短外長的原則分層截斷,外層纖維織物的截斷點宜越過內層截斷點200mm以上,并應在截斷點加U型箍。
5、當加固的受彎構件為板、殼、墻和筒體時,纖維復合材應選擇多條密布的方式進行粘貼,每一條帶的寬度不應大于200mm,不得使用未經裁剪成條的整幅織物滿貼。
6、當采用纖維復合材環向圍束對鋼筋混凝土柱進行正截面加固或提高延性的抗震加固時,環向圍束的纖維織物層數,對圓截面不應少于2層,對正方形和矩形截面柱不應少于3層,環向圍束上下層之間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纖維織物環向截斷點的延伸長度不應小于200mm,且各條帶搭接位置應相互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