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綠葉和花朵看起來像要把整面墻淹沒,這一景色在五星級酒店里猶如一種驕傲的象征——這里,自然正蓬勃復蘇。如今,各國建筑設計師都絞盡腦汁想創造出環保美觀的建筑風景,而他們的靈感正是來源于近在全球流行的“植物墻”或“垂直花園”潮流。植物墻的好處不言而喻:將植物種在內墻,讓它們吸收空氣中的,能有效地凈化空氣,保證住店客人的健康。外立面飾有植物墻的話,即便在天色陰晦的日子里,也可以使整個酒店顯出明朗活潑的調子。
植物墻成城市景觀
在國外,熱愛綠色環保的設計師們用自己的創意為酒店打造出多姿多彩的植物墻,有在酒店大堂設置的“迎賓植物墻”,也有將整個酒店外墻全部包覆的“綠色植物墻”。
位于英國倫敦的雅典娜酒店,其設計師帕特里克?布蘭科用綠色植物覆蓋了整個酒店的8個樓層,使這家酒店成了當地一座壯觀的空中花園。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座花園由1.2萬株綠色植物組成,宛如一座脫離了引力限制的空中森林。酒店外層鋪設的植物80%為常綠植物,20%為季節性植物,植物鋪設完全根據環境的需求設計,比如,需要大量陽光的植物被置于上層,蕨類植物則位于樓層底部。靠近倫敦鐘塔的敏特酒店前不久才開業,該酒店因擁有迄今為止全歐洲的綠色植物墻而獨樹一幟。整個建筑被1025平方米的蔥綠植物所包圍,設計滿足了高標準的環保需求。綠色植物墻包含40種、18.4萬株植物,它們被精心地布置在建筑立面的太陽能電板旁邊。蕨類植物布置在陰面,海石竹和朝顏剪秋羅位于陽面,分別種植在4100個模件種植區內,由高科技自動灌溉系統能提供水分和營養液,以保證這些植物的生存。酒店的屋頂是另一個迷人的植物區,上面種有野生花朵,安裝了太陽能蜂房墻面,向每個客房的客人開放。
在巴黎,植物墻也深入了很多酒店。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曾經光禿禿的墻壁現在已經覆滿了植物,美得就像一幅壁畫。植物綠油油的葉子和或深或淺的紅色花朵相互映襯,讓酒店大堂變得更加雅致,清新喜人。“每次從外面回到酒店就如同進入了植物園,看到滿墻的綠色植物感覺特別心情愉悅。”來自美國的威廉夫婦這樣說。

摩天大樓的出現,讓都市人的活動區域向天空延伸,立體綠化、垂直綠化和空中綠化應運而生設計師想方設法讓各種植物沿著建筑墻面垂直自由生長。法國建筑師佛蘭考斯和利韋斯在蒙特波里爾市的一處住宅設計中,把野生的草本植物材料種植在該住宅樓的外墻上;讓·努維爾設計建造的巴黎卡地亞基金會正門上方,帕特里克·布蘭克設計了一片綠意蔥籠的“門楣”……
“垂直綠色”并非全新創意,但它在今天卻儼然成為一股潮流。隨著技術的進步,有愈來愈多的建筑師加入嘗試者的隊伍。他們希望盡可能緩和現代建筑“水泥+玻璃”與自然的對立,再現法國詩人保羅·艾利雅“在這由鋼筋建造的城市中,眉間感受到叢林中吹來的習習涼風”的意境……
山腳下的“綠色幕墻”
由諾曼·福斯特爵士設計的倫敦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Re)大樓曾經是創意倫敦的地標象征,不過,瑞士再保險倫敦總部的鋒芒,眼下正被這家公司的慕尼黑總部大樓逐漸掩蓋其獨具一格的“整體綠化”理念,正吸引越來越多建筑評論者的目光。
負責瑞士再保險慕尼黑大樓的三位設計師來自漢堡,三人組成的聯合體在1998年的方案競賽中一舉奪魁,并進一步完成了實施計劃。評審會認為三位設計師提交了一份“讓人耳目一新的方案”。在這個方案中,設計師將這一由十六個長方形構成的辦公樓(兩層)分成四組,架高6.5米,底層設計為園林景觀空間,擴大了規劃中的綠地面積,景觀設計師的設計范圍進入了建筑的首層空間。而在立面設計中,建筑師出人意料地讓綠色植物反客為主,大膽地在辦公樓群的四周,架設一組邊長為一百五十米,高為十七米的雙層回廊,并讓藤蔓植物攀緣其間,形成頗為壯觀的綠色幕墻。
設計師這一獨特的“綠色幕墻”設計理念,得到了投資方的認可,并為此追加了投資。業主同時在當地請到了擅長做垂直綠化的Kluska設計事務所,景觀設計師與建筑師通力合作,緊密配合,使這一方案得以完美實現。
雙方在合作中,建筑師根據藤蔓植物的生長特點,在回廊設計中,預留了便于植物攀緣的支架及金屬網,而景觀設計師則選擇那些便于養護管理并耐修剪的攀緣植物,如紫藤、野葡萄等作為主要植物材料。等到“綠色幕墻”初具規模后,景觀設計師則根據具體情況,對“綠墻”進行修剪,開出了不同形式的“綠窗”,使工作人員能領略窗外的美景在天氣晴朗的早晨,如果運氣好的話,阿爾卑斯山脈可盡收眼底,這面“綠色幕墻”在不同的季節會顯現出形態各異的景觀效果,供人觀賞。這種有生命力并富于變化的“綠色幕墻”,是那些造價昂貴的合金或玻璃墻面無法比擬的。
如前所述,盡管建筑師把十六個辦公樓架空,地底層讓給景觀設計師,但畢竟上面有建筑樓層遮擋,地下又有大型停車場,因此很多空間是不宜種植植物的。投資方希望景觀設計師因地制宜,另辟蹊徑,設計出別具特色的景觀效果。為此,投資方請來美國先鋒派景觀設計師瑪薩·舒瓦茨(Martha Schwartz)來做環境設計。
瑪薩·舒瓦茨成名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其作品以“看不出傳統英式自然風致園林痕跡”而享譽業界。由于她是學藝術出身,在創作中多以鮮明的色彩、巧妙的平面幾何構成,以及別出心裁地選用全新的景觀材料,使作品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她與設計師彼得·沃克(PeterWalker)合作設計的德州生化公司辦公大樓屋頂花園“Splice Garden”,為她贏得巨大聲譽。Splice Garden把法國的巴洛克花園和日本古典園林“拼接”在一起,并“種”上了修剪過的塑料植物。
在為瑞士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大樓的景觀設計中,瑪薩·舒瓦茨對現狀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為配合建筑師解決辦公樓群之間交通導向過于復雜的難題,她對應四個辦公樓群的平面布局,設計出四個以不同色彩為基調(紅、黃、綠、藍)的園林景觀“四色園”。幫助人們識別方向,只要工作人員通過玻璃窗,踩著庭院地面的色彩,可以確定自己的位置。在平面設計中,她模仿當地農田的肌理,采用直線條劃分空間,以反映本地景觀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師及景觀規劃師的設計過程中,投資方瑞士再保險公司給予創作上的一切自由,要求就是所有景觀材料要經久耐用,還有就是,選擇的外墻植物必須是本地品種。
方興未艾的立體綠化
當人們接受了垂直立體綠化這一新事物,并且日漸引入城市生活后,植物墻從室外延伸到室內,從高樓植入地下,既增加綠化面積、節約空間、調節小環境,又環保美觀,成為室內裝飾的新亮點。
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的Concorcio大廈是世界上環保辦公大樓之一,外墻大面積覆蓋的植物讓大廈內冬暖夏涼,幫助樓內的辦公室節約了48%的能量,特別是夏季可有效削弱日光的輻射。到秋天的時候,植物從綠色變成紅色,又是另一番美景。
有些垂直花園甚至不需要土壤和灌溉。在加利福尼亞州Bardessono酒店中,有個名為“空氣鳳梨”的垂直花園,顧名思義只需空氣無需土壤就能成活,凈化空氣的同時也成為了酒店室內獨特的裝飾,與金屬邊框結合,為古銅色墻面提供了立體的視覺裝飾,它們不需要大面積的灌溉,只需要不時用水壺噴霧“滋潤”即可。
而巴黎雅典娜廣場酒店的內庭,每到夏季總是需要提前很多時間預訂座位。人們如此喜愛這里,除了餐飲和奢華享受外,主要的是因為那爬滿藤蔓的庭院與紅色遮陽窗幔所形成的優雅氛圍。雖然滿是藤蔓的院墻在歐洲的夏日并不少見,但雅典娜廣場酒店的內庭院墻顯然是經過精心修剪、刻意搭配的,仿佛這些藤蔓也是雅典娜廣場酒店專有的品種。
走入舊金山的青苔餐廳(TheMoss Room),人們立刻可以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氣氛。沿著長樓梯向下走,到達建在地下的餐廳大廳,一定會被這的情景所吸引四周墻面上覆蓋著綠色的青苔,仿佛真的置身于泥土之下。設計者OlleLundberg為餐廳設計了一面十二米高的植物墻,青苔從大水箱中吸取水分,據說大水箱不久還將養上一群非洲跳魚呢。
韓國MassStudies設計事務所為比利時設計師安·迪穆拉米斯特 (AnnDemeulemeester)首爾專賣店設計了墻面綠化方案,七百多平方米的墻體外立面覆蓋著青苔這是真正的生態墻面裝飾。站在店內,環顧四周,現代墻面線條切割出濃濃的綠色,令人賞心悅目。
建筑師艾德華·佛朗斯(Edouard Francois)創造的“花塔”,將一座建筑物完全掩蓋在盆栽的竹子里。這座1999年建于巴黎阿爾薩斯大街的花塔,是為了配合附近公園的自然環境。郁郁蔥蔥的竹子從明亮的白色花盆中脫穎而出,此外,竹子也更能給人帶來一種回歸自然的隱居感覺。
立體綠化風靡東京
現在,這種用綠色植物來裝點城市生活的手法已經隨處可見,不管是格雷戈里·波萊塔(Gregory Pol l eta)為路易-威登設計的綠色“活”廣告,還是艾克斯普羅旺斯被綠色包裹的立交橋,都為人們的生活吹來了沁人涼風。在這股蔓延全球的立體綠化、垂直綠化和空中綠化潮流中,日本走在了世界前列登上東京的摩天大樓,你會發現不僅這里的街道兩旁、房前屋后種滿綠樹紅花,更突出的景致是,大多數高層建筑物也“頭頂花園,身披綠裝”,而這正是日本設計師近年來不斷嘗試城市高層建筑立體綠化的成果。
擁有兩千萬人口的東京號稱世界上擁擠的城市之一,近年來,隨著市民環保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建筑師打起綠化“鋼鐵”和“水泥”的主意,在高樓大廈的天臺修建屋頂花園和在建筑物墻面種植“草坪”成為時髦。許多業主在設計大樓時都考慮在屋頂修建花園,而設在高層樓上的餐廳飯館也不甘落后地在涼臺上修建了微型庭院。位于東京赤坂的大型綜合設施“阿克海姿”建筑群就是一個典范,它的屋頂上建起了一座數千平方米的屋頂花園,花香襲人、綠樹成蔭,喬木灌木錯落有致,假山流水別有風情。而在“六本木山”建筑群中,規劃者在樓層間別出心裁地布置透空綠化層、庭院、景觀植物小品、大型垂直綠化墻等,不但有效緩和了這一超高層建筑“鋼筋水泥+玻璃幕墻”的壓抑感,更意外帶起一股在高層商業樓宇以植物作景觀布置的潮流。
有關方面測試,只要東京市中心的植被覆蓋率增加百分之十,就能在夏季炎熱的時期將白天的室外氣溫降低2.2攝氏度。同時,綠化面積的增加還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城市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輕環境污染程度。為鼓勵業主開發樓頂綠化,從1999年度開始,東京都決定對修建樓頂花園的業主提供低息貸款。如果建筑面積在兩千平方米以上、樓頂花園面積占樓頂總面積40%以上,不僅可以得到修建樓頂花園所需資金的低息貸款,而且其主體建筑也可享受部分低息貸款。
隨著“樓頂花園熱”的興起,樓頂、露臺等特殊場所的綠化材料和技術應運而生,造就了日本的“特殊綠化產業”。三井金屬公司利用火山灰開發出一種不同于自然或改良土壤的人工土壤,成分為硅酸75.5%、氧化鋁15.3%、鉀4%,具有重量輕、保水性、透水性好等特點,受到很多用戶的歡迎。日本的防水材料生產廠家還開發出了“屋頂防水綠化系統技術”,這套技術由防水層、防水保護層、防根層、排水層、過濾層和輕量土壤組成,所有材料全用廢棄物生產,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而日本工程師開發的人工土壤、自動灌水裝置、控制植物高度及根系深度的種植技術等,目前也已輸出到世界各地,曾經是世界高樓的迪拜塔上的“天頂花園”,鋪設的就是三井公司的人工土壤和集成自動灌溉系統。

隨著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建設用地越來越多,而可用于綠化的面積越來越少。道路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設施,不僅要滿足行走的功能,而且也要給人以美感,為城市綠化做出貢獻。城市道路立體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系統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擴張現有的地上面積來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高層建筑密集的城市景觀,其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
道路立體綠化的定義
立體綠化是指對城市道路及周圍立體空間進行綠化、美化的一種形式。包括城市立交橋、高架橋、高速公路、普通道路及周圍立體空間等。
道路立體綠化的作用
道路綠化在國外十分受重視,它不僅是城市形象和景觀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文化的體現,它是城市綠地和景觀系統的骨架,與城市公園、居住區綠地、濱水綠地、建筑綠地等組成有機協調的綠色網絡系統。
(1)生態作用
改善城市小環境,特別是垂直綠化的分布,增加了城市的綠量。吸收道路中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并能殺滅空氣中的一些。凈化空氣,阻滯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各種懸浮粉塵。改善熱島效應,降溫,減弱風力,通過吸收、反射和阻礙聲波傳播降低噪音。
(2)美化作用
道路立體綠化可以使城市立交橋和周圍景觀更加協調,成片栽植的綠化植物可以改變單調的道路及高架橋造型。此外,能豐富城市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提高環境質量。
(3)安全作用
道路立體綠化豐富、多變的色彩能有效緩解司機的視覺疲勞。合適的灌木高度能有效減輕夜間相向車道眩光的產生,增加安全性。

科學研究證明,許多植物中含有素和具抗病毒作用的化學物質,同時,這些植物可以散發出很多氣體,使植物中的化學物質通過這些氣體擴散到空氣中,進而通過人的呼吸系統或皮膚毛孔進入人體,起到防病、強身、益壽的作用。這些植物通稱為保健型植物或藥用植物。如:松柏科植物枝葉的氣味,對結核病等有防治作用;香樟樹散發芳香性揮發油,幫助人們濕、止疼痛,促使胃部舒適;銀杏含有白果雙黃酮、銀杏酮脂,制成銀杏茶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枇杷樹的葉、花散發的氣體能止咳,治,其果、葉煎水加蜂蜜能治風寒咳嗽等等。有些植物的葉片還能吸附和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起到空氣濾塵器的作用。
當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筆者認為,應該積極探索藥用植物的保健價值,將之應用于城市居民小區的綠化中,以藥用植物為主基調,建設別具一格的保健型園林。
營造保健型園林的原則和建議
應用保健型植物進行居民小區綠化時,應注意掌握兩個原則:首先要從園林綠化的角度出發,掌握其核心是“綠”的原則。要以常青藥用樹木為主,如香樟、枇杷、女貞、桂花等。著力展現綠色植物群落改善環境的功能,爭取更多的綠色覆蓋面和綠色遮擋面。其二,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土質特點,著眼區域環境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選用既美化又有保健作用的花木,按照園林規則,合理布局所植花木,再按中醫五行學說規劃設計出對五臟六腑有益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其形成多層次、多品味的綠化體系,以新的生機與活力供人們享用。在具體操作中,還要注意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植物單個有機體與整體環境的關系;二要處理好整個植物群落與大環境的關系;三是處理好植物間競爭、共生、循環的關系。同時,注意喜陰好陽之習性,盡量讓其形成有規律、有功能、錯落有致、美觀得體的園林群落。既充分展現出植物綠化、美化的園藝效果,又讓其發揮植物的藥用保健作用。如銀杏、山楂、石榴、臘梅等,這都是對心血管有益的植物;常青的桂花、香樟、女貞、枇杷、玉蘭花等這是對心肺有益的花木;合歡、香椿等這是對腦神經有益的樹木;無花果有作用等。總之要因環境而宜,各類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喬、灌、草,花、果、葉相結合的植物群落體系,達到融保健、科學、文化、藝術為一體的植物景觀,以新觀念、新方法建成具有良好保健型的生態藥用植物園林,為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發揮應有的生態環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