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修復主要方法
1、先將所有的碎片與器物的關系用紙頭描好,再剪下拼接成圖,看各碎片之間的關系做好記號。
2、再找出碎片接口哪有斜面,必須屬于先粘接的塊。
3、有些部位異物沉積而產生黑斑線,需特別清洗。可用雙氧水或者“84消毒液”先將主器物上的裂紋缺口清凈。
盡可能地將縫里的色差減弱,這樣粘接后的吻合面就沒有痕跡。
4、再對碎片處用棉花條吸雙氧水或者“84消毒液”敷在黑斑線上,將黑色物質“釣”出來,一般半小時即可。
如遇黑色深沉,多換上幾次棉花條,反復進行清洗,直至黑色徹底洗盡為止。注意每塊殘片及殘片的幾個接合面,都要用雙氧水清洗擦凈。
5、粘接前,要等待殘片的幾個接合面都干燥了,再用適合于陶瓷器的環(huán)氧樹脂或者502膠粘接。
瓷片間的結合處盡量少涂膠,以防空隙過大,合攏時走形錯位。
6、如果遇上有缺口需補缺的。可用瓷粉、石膏粉或者家用祛污粉等礦物長石材料研磨出的石粉,加白色環(huán)氧樹脂拌合成軟泥片。再按缺口的圖形壓制缺片供補缺用?;蛘哂门=枪蔚峨S型補缺。
固化后的多余堅硬部分,用軟軸雕刻機輕松自如地就能將其修補平整。
7、補缺后用木砂紙打磨平整,縫隙處用瓷器膩子填平,后用細質水磨砂紙磨平作色。
過去使用的粘接劑多為天然植物膠,修復后的瓷器接縫有易變色缺憾,一眼就能辨出做過“手腳”。
現在粘接時,多使用無色透明的環(huán)氧樹脂和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容易變色,手感,觀感均跟原來的器物沒什么兩樣。
而且后補的材料敲擊時,也有瓷化很好的金屬聲。
8、對修補過的地方上釉,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配制好瓷釉,一般是將硝基漆與三倍乙酸乙酯調勻,
如果原物件釉子泛青或者泛土黃,就需要加點丙烯漆顏料,在小玻璃杯中調勻。
9、色要準,上釉動作要干凈。一般用精制不掉毛的毛筆剪掉筆尖,舔成平鋒。運筆要快要勻稱,一筆到位,盡可能不重筆。要補青花的,先上一層薄釉,在釉上畫青花。接著再上—遍釉子。
上釉需根據原瓷釉面的厚薄,反復進行,直到與原器一樣。
10、對瓷化程度高、收藏價值好的青花白釉瓷,好用補牙的光敏固化復合樹脂和牙粉,其色澤穩(wěn)定,粘結性強、瓷化效果好。用這種樹脂材料,不能采用馬弗爐加溫復燒固化,因為胎和釉容易受熱炸裂。所以只能采取牙醫(yī)用局部冷光固化的方法。

現代古陶瓷修復的類型主要有:考古修復、博物館展覽修復、商業(yè)修復這三種類型??脊判迯秃筒┪镳^展覽修復都要求在修復過程中無損傷修復,還原陶瓷本來的面目,達到修舊如舊的標準。

瓷器的修復方法
由于胎質差,釉質不勻,或某些瓷器釉質內所合成分之一種或幾種發(fā)生了結晶作用或沉積作用,硅土沉積到一定程度,釉會變成乳白色,或者會以一種不透明薄膜的形式掩蓋了陶體上的色彩與飾紋;遇到這種情況,可用1%的氫氟酸作局部的施徐,每次涂幾分鐘,涂后蒸餾水沖洗掉酸痕,再用細金相砂紙細磨,盡可能恢復它的透明性,顯露出釉下紋飾。釉面硬結石灰物質可用 5%鹽酸或硝酸清除。
瓷器的粘接劑,要選擇無色透明,粘接強度高,耐老化力強,凝結速度快的,粘結合縫后,難辨茬口縫隙。
粘接時要按事前設計的方案,照顧到相鄰的關系,一般可先從底部開始粘,有的可從口沿開始粘,但要做到粘一塊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一塊錯位,會影響全器。粘合后一定要擠壓,用寸帶固定。
釉面缺損補殘,用樹脂與石英粉調為膏狀,油泥或石膏做局部模,以樹脂膏填補后,砂紙打磨光潔。難度大的是做釉色。瓷器的釉色很豐富,主要以丙稀酸快干色徐料運用噴筆,手繪相結合的工藝,各種色澤,繪紋分別對待。釉面光澤可選擇“玻璃白”涂料或無色透明的雙組份聚胺酯清漆、丙烯酸清漆,噴罩上后用布蹭或瑪瑙碾子壓光。

-/hbafige/-